琉璃河遗址考古队守护文物安全

2023-08-06 10:58:10 北京文博


【资料图】
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琉璃河遗址位于大清河支流大石河下游。受7月28日以来强降雨影响,大石河河水倒灌,造成遗址考古工作站和发掘区均被淹没。灾情就是命令,抢险就是责任。在文物安全遭遇威胁之际,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队闻“汛”而动、及时应对,争分夺秒开展文物抢险工作,全力以赴守护文物安全。

由于田野工作具有时效性,考古发掘一旦开始就意味着需要连日奋战。刚刚看到天气预报的时候,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队的队员们就着手搭建起雨棚等防雨设施。大家也不禁暗暗想,总算可以喘口气歇一歇了。“今年的发掘工作是从3月1日开始的,大家已经持续发掘5个多月了,中间从未停工。我们看到降雨预报,本以为做好防护同时也能喘口气,结果没想到迎来了更大的挑战”。回忆起战斗打响前的心情,考古工作队队长王晶说道。

令人未曾想到的是,7月29日以来,连续多日的强降雨使房山地区降雨量超过2012年“7.21”降雨记录。

7月31日凌晨,房山区部署辖域内受灾村镇所有人员撤离。王晶接到通知后,迅即组织队员排查工作站和发掘区现场安全隐患,冒着暴雨,趟着积水,抢救考古资料和历史档案,将站内出土文物、仪器设备等重要物品及时转移到安全位置。按照防汛应急预案逐一部署,竭尽全力将文物受灾程度降到最低。“文物总是第一位的。我们守在这里,绝不能让大家辛苦发掘得到的宝贵历史资料受到一点损失!”队员们收到撤离要求时,首先想到的都是文物安全和身上的责任。但配合属地防汛工作,一批队员必须先完成撤离。王晶则带领发掘技工张柱良、高太发一起坚守工作站,连续作战与时间赛跑,守护文物不受损害,直至坚持到撤离最后一刻。

半夜周转抵达隔离点后,王晶和安妮娜等队员来不及休整,便清点起“家产”。“幸好我们开展了档案电子化,网络储存器里的全部资料都保住了”。“刚提取出来的文物也都没出现问题。发掘记录、工作日志……糟了!还有三箱重要资料在档案室五节柜的下层!”积水越来越深,焦急的心情越来越重,队员们都恨不能飞奔回工作站,再搬一箱、再救一件。

8月1日下午,随着降雨逐渐减弱,水势基本稳定,但工作站现场积水仍然很深。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,王晶带领队员安妮娜,与高太发、张柱良第一时间涉水返回工作站,仔细清点察看重要出土文物及资料受灾情况,又转移出几箱资料、抢救出一批设备。

在遗址救灾过程中,王晶与张柱良、高太发不惧途中深度积水,及时返回黄土坡村发掘区域探查遗址受损程度,为后续恢复工作摸清情况。安妮娜担负起临时驻地与灾害现场安全保障责任,在发现董家林村发掘区围挡被水冲毁后,就地采集树枝拉起警戒线,确保来往车辆与人员安全通行。队员盛崇珊从受灾后一片狼藉中,第一时间抢救出考古实验样本,妥善保护好考古实验数据。张柱良精心做好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及后勤保障工作,并利用田野经验与高太发一起奔走在每一处受灾点位查探情况,保护队内人员远离遇险。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秦彬参加了我市“京彩文化青春绽放”行动——“行走田野间探秘北京城”项目,正在琉璃河遗址实习。面对灾情挺身而出,与考古队全体人员共同奋战,毅然投入到文物抢险工作中。在工作站办公室、文物库房、宿舍被洪水冲刷、积满淤泥、断水断电的情况下,发掘技工潘永景、王子铭和其他队员顾不上打扫,立即在现场围绕抢捞出来的资料研究挽救措施和复原方案。经过连续两日紧张排查,王晶、安妮娜、盛崇珊与考古研究院灾后复原工作组一起,结合受灾情况,从安防、消杀、清淤等各方面研究制定计划安排,推动灾后工作有序开展。

琉璃河遗址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和始封地,是西周考古史上少数同时并存诸侯国城址和诸侯墓地的遗址。现存3000余年的夯土城墙、城内建筑,众多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,均实证了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。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已延续近百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,北京考古研究院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队的队员们,接过前辈们的旗帜,坚定扛起保护文物的责任,冲锋在前、无惧艰险。他们在狂风暴雨中守护,在深水泥泞中前进,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文物安全防线,以主动担当的斗争精神践行光荣使命,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文博奋进之歌!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猜你喜欢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中中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